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润物细无声是课程思政的应然样式  > 大道至简,润物无声

大道至简,润物无声

在课程中体现中国元素,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。一方面,可以充分挖掘中国科学家对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贡献,引导学生感知他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追求理想的科学品质。如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的黄子卿先生,在电化学、生物化学、热力学和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。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心设计实验装置,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[10],在测定过程中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干扰(如大气压强及水液面高度产生的附加压强对冰室平衡温度的影响;水样杂质造成的水的凝固点降低;水样严格纯化去除CO2;精选“三相点室”材料并严格清洗;对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热防辐射措施,采用了当时最精确的测温手段并加以校正),历经长达一年的反复测试,测得水的三相点为0.00980 ± 0.00005 ℃,被确定为国际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(IPTS-1948),具有划时代意义。其实验设计的缜密性、坚持不懈的精神,无不令人印象深刻。傅鹰先生,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,在表面化学的吸附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、系统、独具特色的研究工作,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[11]。但他多次婉拒国外优厚条件,一心报效祖国。他研究了中国蒙脱土的吸附和润湿、石油钻井泥浆流变性、矿物浮选等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课题,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;首次提出了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公式和方法,早于BET吸附法八年。张大煜先生,自青年时期就力主“工业救国”“科学救国”,建国初期针对国家需求组织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,结合钴催化剂性能研究,逐步建立了物理吸附、化学吸附等一系列研究方法,并提出了“表面键”催化理论,推动了催化化学、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[12]。这些物理化学老前辈的渊博学识、高尚品德、求实作风和爱国精神,不断激励和鼓舞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。顾翼东先生曾经撰文“中国化学家对于物理化学的贡献”[13-15],从热力学、物性、结构、理论等研究领域,列举了我国诸多科学家早年的贡献,颇令人振奋。

相关推荐: